2023年7月18日星期二

百字 - 劝生

 他和我说结婚生子是他一直想做的事。而且随着年纪越大越觉得重要


他说,人生一过30,会感觉一切身边人事物快速地老去,衰败


不论是家人,朋友,亲戚,自身都可以感受到明显的老去,参与白事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但他生了孩子,他亲眼见证了一个生命成长,一个正不断茁壮长大的身躯与灵魂。这使它感受到生命的奥妙,以及自我的另一种延续


这是我目前听过,最有意思的劝生观点 

2023年7月11日星期二

百字 - 灵性依赖

 灵性方向不是让你逃避现实的藉口


请拿起属于你生命的责任,而不是面对现实难题一碰就倒,哭哭啼啼地依附在各种灵性的裙摆底下


一尊一尊的神佛你都去拜,一位一位的通灵师你都去见,一间一间的教堂你都去祈祷,一个一个指导灵你都想去连接


你才是你生活的解方,请成为个有责任的大人,怨天尤人不是有信仰的人该有的心态

2022年10月6日星期四

有天你告诉我读书无用

 致迷茫的20岁:

我希望你的人生不要对学历怀着无知的迷恋,不要迷信学历。是的,拥有了最高的学历不等同于你人生一定就会成功,一定赚很多很多钱,一定可以周游四国,改变你的家庭与下半人生。

能够改变你人生的,是你自己的信念,你对生活的热忱与努力。

但是,我也不希望你唾弃学历,说着读书无用,过早地在人生学习力最好的时段,放弃你本来可以吸纳的知识。

我对《天才基本法》里的一段内容非常同意,虽然到现在我忘了详细的对白,但是这段故事情节一直在我心中。我也想和迷茫的你分享。


有天,学着高等数学的主角问,到底学习数学是为了什么,以后毕业也不一定用得上啊?

而天才爷爷回答,很多时候学习不同的学科只是替你的未来打开一扇门。是的,也许很多人以后都用不上,但是如果未来的你对工程师感兴趣,你的高等数学将会帮助到你。如果你对音响行业制作感兴趣,那么现在你学习的高等数学也会帮助到你。我为你打开这个知识的门缝,至于未来如何依旧决定于你。


如果你毕业于经济学,那么你可以对目前世界发生的事情拥有一个崭新的看法与角度。念了会计学的我,对于生活处事也拥有不同的看法。这可是多么酷的一件事啊。

但请注意,这不代表你能够获得世俗所定义的‘成功’,不表示你的人生将会一帆风顺,大富大贵。一切还需要你的毅力与努力去拼搏,去生活。

未来的你一定会遇见很多没高学历但却对世事拥有极高智慧的人。你也一定会遇见那些拥有知识但也许不那么有钱的人,发现他们依旧忙着自己快乐的事。你会开始思考什么是“成功”,你会陷入深思,就和我一样。


活着,最重要是自己怎么想,这才最重要。


一起加油,愿你也拥有美好的一天。

2022年7月15日星期五

百字 - 神通

 我曾问:

如果佛教是真,佛陀也如此神通广大,为何不用神通来传道就好了?人们必然相信,那么不是能够救更多人?


经过这些年的学习与理解,也渐渐有了自己的浅薄拙见:

佛陀若只用神通来让人信服,那么魔也能够做到。魔也有神通。

在佛经里有句话叫做”着相“,意思是只相信自己所看见的神通,沉迷于此无法自拔,进而迟迟无法开悟,分不清究竟自己相信与跟随的是好还是坏?

好比站在前方的两位警察都持有能伤人的枪,而你却不知晓哪个是好警察哪个是坏警察。你只崇拜拥有强大枪支的人,只花时间在寻找世上最好的枪。


佛说:我虽有神通力,但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 

第一,因果不可改:自因自果,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第二,智慧不可赐:任何人要开智慧,离不开自身的磨练;

第三,妙法不可说:宇宙真相用语言讲不明白,只能靠实证;

第四,无缘不能度:无缘之人,他是听不进你的话的。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度无缘之人。


佛说神通不敌业力,个人因果个人担,就算是佛陀悟道后,也逃不开来寻自己的因果。但佛陀理解也放下,心理上真正的放下。

佛教里学持戒,学修慈悲心,学做好事。而经过调整自我的心与磁场,频率自然也会和佛菩萨接近一些,再加上一些因果缘分,也有人因此看到了一些所谓的“神迹”,但要理解到,不应沉迷于此,专注继续修行,方才是正道。

2022年3月25日星期五

政治正确

 为了符合政治正确,你不再发表内心真实的想法

害怕被标签,害怕被揭穿,害怕失去那些本就不该存在的个人形象

于是你在网络沉默,因为聪明如你知道网络上什么话可说,什么不可说

你知道那根红线在哪里,知道拨动它的后果,就像是被关在实验室笼子里的猴,知道如果推动左边的摇杆将会得到电击而不是食物。

于是你开始附和大众,即便你有别的想法。


你站队群众,淹没其中,一起讨伐政治正确的‘正义’,仿佛你已完全认同每一件身边人们都认为对的事。


有时会有把声音在你脑里问:这样是不是对的?

然后会有另一把声音立即将其盖过:大家都这样做,所以别想那么多,不如想想今晚吃什么?

2021年11月13日星期六

别什么都赖给原生家庭

 不要什么都推给原生家庭。你成功了,失败了,富裕了,贫穷了都是自己占多数责任。


原生家庭这个概念一直以来总是被一些人当作简单直接的‘归纳原因’',背了不少黑锅。


‘‘我现在不能成功都是原生家庭让我不够自信’'

‘‘我的懦弱胆小交不到另一半也是原生家庭不幸福导致的’'

‘‘如果我的原生家庭和xxx一样健全的话我也能够得到xxx今天的成就’'


这世界没有100%的完美的原生家庭,我相信你也见过不少人出自于破碎的家庭但是依然取得不俗的成就。


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伤害是能够治愈的,重点是你在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后愿意接受事实,接纳上一代与自己的缺点,理解原谅自己与他人,最后实现克服与自我超越。


但也有人选择了更简单粗暴的方式,把问题归纳于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的父母。


哈咯,爸爸妈妈已经很辛苦了,他们自己也不见得在1岁-12岁过得比你幸福,13岁-21岁比你舒适,22岁-36岁比你轻松。甚至他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在接下来的55岁-80岁还要帮你‘善后''?


#伤口会使人脆弱也会使人强大

#不要酱矫情ok

#大家都辛苦了

2021年4月19日星期一

百字 - 误判

碍于情面,请蝗虫管理花苑

因为资历,提拔绵羊守边疆

所托非人,噩梦于人间照常循环

2021年3月18日星期四

MCO一周年

回看去年那段强制关闭商业活动的严格MCO,真心觉得那是为我们打工人免费开放体验的一款‘退休模拟器’。


虽然那段强制的休息期,不少人收入受波及减少了,但是闲暇时间也多出一大块。


我还记得我姐尝试网红料理的时刻,和家人们守在晚间新闻留意MCO最新消息,夜里和朋友一起开黑打游戏,在阅读群和书友一起阅读分享心得,和家人一起居家有氧运动。


从一开始的不适应生活节奏变慢,到后来的和身边的人们有更多时间接触,享受把多出的时间用在自己喜欢的地方。


如果说那段时段给我带来了什么深刻的改变,那无疑是让我体会生活节奏变慢后的世界是怎样的,提前了解以后退休的某部分状态,认知积蓄与被动式收入和朋友家人们的重要性。



那段MCO,对你来说,又造成了什么改变呢?

2021年3月1日星期一

人生哲学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这类问题啊,相信大家都会在十多岁的时候开始思考。然而,我觉得这类问题还是不要给它下定义越好。


是的,我希望你年纪大点才写上自己的答案,并且持续地修改。尤其求学时,我们很容易被自己接触的有限世事与阅历给限制,答案通常往往很容易走向虚无主义。


请注意,我没有贬低虚无主义的意思。我想要表达的是,15岁的你认知的“虚无主义”和30岁的你认知的“虚无主义”是截然不同的。


就好像求学时期你不解为何父母的价值观如此古板,但当你阅历逐渐变深时你会发现你看事情时已经能够代入他们的视角成为他们的眼来看问题,理解他们的眼中的世界。当然,父母也不是圣人,往往在你代入他们想法后依旧发现他们是错的。但是你对待那些错误,多数已经不会像小时候的你那般愤怒与不解。


愿你的一生,皆在思考中成长。

2020年7月30日星期四

百字 - 俗世

我尊重生命的一切;

嬉闹的孩子,努力工作的大人,初绽的花,枯老的大树。


我们活在同一个维度却又各自拥有不同于彼此的追求;

有人努力发家致富,有人选择坚守热爱,有人为爱持家,也有人浪迹天涯。


每个人看上去都一样,内在却完全不同,

这个世界,乱得可爱。